本词条缺少信息栏、名片图,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,还能快速升级,赶紧来编辑吧!
钒碘酸,化学式HIV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,密度2.3×10Kg/m,可溶于水,加热分解为碘化氢与单质钒。化学方程式为HIV==HI+V。非洲盛产钒碘矿,主要成分即钒碘酸,这就是非洲艾滋病蔓延的原因之一。[1]
钒碘酸化学性质
编辑钒碘酸是无机一元酸,化学性质活泼。钒元素活动性介于铝与锌之间,所以镁、铝等金属与钒碘酸反应时把钒置换出来,形成单质钒与相应的酸。但所形成的酸不稳定,又会分解出碘化氢与相应的金属单质。钒后氢前元素与钒碘酸反应产生氢气与钒碘酸盐,但也不稳定,会分解成单质钒与金属碘化物。氢后元素不与钒碘酸反应。[2]
氟、氧、氯、溴、磷等非金属单质也能与钒碘酸反应,其中氟、氧、氯、溴能将碘置换出,生成相应的盐与碘单质,但不稳定,会分解为相应的卤化氢与钒。磷与钒碘酸反应,生成钒碘酸磷(化学式:VIP)与氢气。VIP是红紫色固体,较为稳定。
钒碘酸应用
编辑非洲国家常用于提炼钒单质。这种方法最早由布隆迪的Ice King发现,所以又称Ice King炼钒法。
词条标签: